秦嶺,和合南北、澤被天下,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、中央水塔,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。保護好秦嶺不僅是陜西人的事情,還關系中華民族長盛不衰,關系“兩個一百年”奮斗目標,關系可持續發展。
“履行好職責,當好秦嶺生態衛士,是陜西人民義不容辭的責任。”省林業局局長黨雙忍說,我們要把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擺在重要位置。
為了保護秦嶺生態環境,陜西不可謂不努力。1965年,陜西在秦嶺地區建立起第一個自然保護區——太白山自然保護區,累計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地129處,全國最大的自然公園群在秦嶺出現;1998年,陜西停止秦嶺天然林商業性采伐,并隨之啟動天保工程,從“索取”轉變為保護;2007年,陜西省制定《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》,在全國率先為一座山脈立法;2019年,修訂《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》,更加突出生態優先、保護優先,保護的措施更加嚴格。
“為了更好地保護秦嶺,我們應該設立秦嶺國家公園。”黨雙忍認為秦嶺區位特殊、生態功能重要、歷史文化悠久,是全球自然文化遺產高價值區域,設立秦嶺國家公園具有重要意義。
國家公園不是景區,它在中國自然保護地體系里處于“龍頭”地位,保護最嚴格,最具完整性。秦嶺國家公園要把秦嶺生態系統中最重要、自然景觀最獨特、自然遺產最精華、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等生態核心區域納入進來,探索秦嶺保護的新體制、新機制、新模式。
與其他國家公園相比,秦嶺國家公園主題更為豐富、厚重、獨特。它是地理上的中央公園,生物上的國寶公園……它將向世界展示良好的生態環境、優美的自然風光、多樣的生物資源、厚重的歷史文化。
秦嶺國家公園的設立要與《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》、國土三調數據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、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成果等緊密銜接,將各類保護區連接起來,提高保護的連通性、完整性、和諧性。
秦嶺是陜西生態的“封面”,秦嶺國家公園規劃范圍是秦嶺最美綠水青山、最精華生態資源的所在,要世代傳承、世代共享,要把秦嶺國家公園打造成中國生態保護的典范,為全國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進行積極探索。(師念 韓承伯)
|